不得不說,現在過節日都好提前啊~
明明還有半個多月才到端午,朋友圈就已經掀起一片包粽子熱潮了~

小姐妹人菜癮又大,嚷嚷著週末要來我家給我露一手包粽子絕活。
我檢查了下食材,就剩下一丟丟脫皮綠豆了,包粽子肯定不夠,做這個倒是綽綽有餘~

綠豆沙糕
這個糕又名「榜舍粿」「榜舍龜」,之前看內餡的搭配,我差點以為是東南亞美食~
後來才知道,它是泉州永春那邊宴席壓底的甜食,流傳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糯糯香香的,讓不少華人華僑都念念不忘。

傳統的綠豆沙糕外皮是用紅糖染的色,我試過之後,擔心大家會覺得甜。
所以這次用南瓜泥代替了紅糖,它自帶甜度和好看的顏色,相對來說也更健康,配上微甜的餡料,恰到好處的沁甜~

碎碎的綠豆餡吸收了斑斕和蔥酥的香氣,清新又迷人,藏在糯糯的外皮裡,一咬開香氣就直衝天靈蓋,擱誰誰不迷糊啊~
對了~這個糕內餡分甜鹹兩種,我這次做的是甜口的,如果你們喜歡鹹口,把糖去掉,放一丟丟鹽也很不錯!
30min
不粘鍋、蒸鍋

1、先來做蔥酥油:鍋中放入60g冷油、25g紅蔥頭(切絲),小火低溫慢慢炸至蔥頭變幹,顏色變深,撈出紅蔥頭,蔥油也留著備用哦!

2、再來做餡料部分:100g去皮綠豆提前3h泡發好,放入蒸鍋中,大火蒸30分鐘後,拿出放入碗中壓碎(蒸好的話相當容易哦)
壓碎的綠豆放入鍋中,加入幾片斑斕葉,小火炒15分鐘,讓綠豆烘乾一下水分,同時激發一下斑斕葉的味道



3、炒好的綠豆關火,加入剛剛炸好的蔥酥、適量白胡椒以及35g白砂糖,混合均勻後備用

4、然後做外皮部分:碗中放入150g糯米粉、25g粘米粉、100g南瓜泥,用手稍微混合,基本讓粉都粘上南瓜時,分次慢慢加入65g水,直到無干粉的狀態後,分次加入30g蔥油混合均勻



5、做好的外皮分為40g一個,注意加蓋保鮮膜防止風乾,拿起一個小團,稍微壓成一個碗狀,中間加入一勺綠豆沙,然後慢慢地粘住邊緣,收好口,包好後稍稍整理一下形狀即可。


6、包好的綠豆沙糕,放入蒸鍋中,中火蒸至12-15分鐘。關火後,燜3分鐘再出爐!

綠豆沙餅在蒸鍋裡高高漲起再回落,最終像是一輪圓月掛在碧綠的斑斕葉上,泛著淡淡的油光~

仔細聞,這月亮還是蔥香味的,微微拉扯,嚯~糯得不行!

一撕開,香味瞬間變得濃郁,我沒忍住送入了嘴裡,外皮軟糯很有嚼勁,綠豆餡沙沙軟軟的,斑斕和蔥香味充斥著每個角落,淡淡的甜味停在舌尖,餘味無窮。

之前用到脫皮綠豆很多寶寶說自己那邊沒得買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它也算廣東特色之一~
嗐~其實實體店買不到,可以去網購的,平時做綠豆糕、粽子之類的,還是脫皮的會更快更方便一些。
可別為了那麼點運費省錢哈,我可不希望今年再看到手動脫皮脫到崩潰的小可愛來訴苦了~
Tips:
1、綠豆沙翻炒部分沒有斑斕葉可以用斑斕粉或者不加哦!
2、包好的糕有點小裂紋沒關係,蒸煮過程中糯米粉吸水後會粘合。但是有裂縫就不行啦!
3、做好的糕點儘量當天食用哦!放冰箱後可能會變乾硬。
參考資料
- 永春美食探秘:精選10大排行與在地推薦
- 泉州傳統糕點文化研究
- 台灣地方特色小吃圖鑑
- 閩南傳統甜點製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