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長汀,雖然很多人來福建旅遊不會一下想到它,但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中國客家菜之鄉,悠久的歷史在這裡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在2004年,中國烹飪協會頒佈的中國客家菜之鄉便是長汀,吃客家菜當然來這裡啦!

在客家美食之都長汀,數不清的汀州小吃散落在街頭巷尾上。豆腐釀、白斬河田雞、炸薯餅、泡豬腰、燈盞糕、滿丸子、汆牛肉等等夠你不重樣吃上好幾天,其中豆腐大概是大家最熟悉卻又最意想不到的美食。在長汀,據說豆腐可以做出108道菜,堪比滿漢全席,生汆滿丸、燜豆腐、塗坊水豆腐、釀豆腐、豆腐腦、創意鮮腐皮等,讓人大開眼界。

這樣一籠原味豆腐一上桌,看似平平無奇,但你舀上一勺打到碗裡,再搭配邊上的兩種醬汁,順滑的豆腐在嘴裡彷彿有靈性一般,讓你不禁想再多吃幾口。


除了原味豆腐,還有豆腐滿丸也是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或是蒸或是做湯,在長汀豆腐的基礎上又進行搗碎再加入各種餡料進行調製,最後搓成丸狀或者塊狀食用,也深受食客喜歡。

據說長汀女人賢不賢惠,考驗兩道菜,一是做豆腐,二便是釀米酒,可見豆腐在長汀美食中的重要地位。當然除了豆腐,長汀還有不少令人叫絕的美食。比如這個麒麟脫胎,它是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是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作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

“麒麟”即乳狗,“胎”即豬肚。豬肚內包乳狗,吃的時候上桌後在現場用剪刀剪開, “麒麟”就“脫胎”了。


外面的豬肚脆爽,而裡面包的乳狗散發著香氣,滋陰補腎,特別適合這樣溼冷的冬天食用。

長汀還有一道名菜就是河田雞,素有“世界五大名雞”、“名貴珍禽”之美譽,因主產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而得名。白斬河田雞、客家米酒蒸河田雞是最常見的菜餚。白斬的做法保留雞肉的原汁原味,而其採用的料酒也必須是長汀產的客家米酒料酒才會使這道菜吃起來香嫩不膩,香味撲鼻,金黃油亮,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如果說起牛肉丸,很多人會想到潮汕的牛肉丸,但其實客家長汀也有做牛肉丸的習慣,選用上等新鮮牛肉,剁成肉泥拌以少許木薯粉、食鹽,精心製成丸狀,是最負盛名的龍巖牛系列名菜之一。牛肉丸燉老鴨則湯清味鮮,牛肉丸Q彈有嚼勁,湯汁中又有老鴨的香氣進行互補。


清蒸野生光魚,光魚與別的魚最大的區別是它的魚鱗不用刮掉,整條下去清蒸,因為魚鱗是可以吃的,魚鱗不僅富含膠原蛋白,鈣質高,而且鮮脆,不粘牙不黏喉,其營養價值和藥用滋補功效獨特,民間素有“一光魚、二鱸魚”美譽。

前面有提到客家米酒,這在客家人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並且有藥用價值,客家女子坐月子都要食用米酒,有去除體內寒溼的功效,在冬天來上一杯也是再好不過的。

那麼說了這麼多長汀好吃的,來到長汀去哪裡吃最全呢,現在長汀最熱鬧的街道當屬店頭街了。以前這條古街上遍佈著油鹽鋪、豆腐店、打鐵鋪、剃頭店、裁縫店等。如今老街上的各行各業依然生意紅火,還儲存了張宅、王家祠、蘭氏宗祠、林氏家廟等一大批建於明清時期的府第式古建築。

街頭處的這家“八喜院子”是長汀本地人有口皆碑的美食好店了,據說是汀州賓館的大廚所創立。“八喜”之名來源於汀州的八喜:金榜題名之喜、花燭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喬遷之喜、壽誕之喜、豐收之喜,用客家人一生八件喜事展示閩西客家人的民俗文化。在餐廳邊上的八喜館有詳細介紹,用餐後可以來了解一下。

在餐廳入口處展示了汀州人做豆腐的蠟像,還有豆腐“滿漢全席”,吸引了不少遊客。


整個環境也古香古色,大部分汀州著名的客家菜在這裡都能嚐到,上到大菜像麒麟脫胎,下到小吃燈盞糕,這裡都有!




中國客家菜之鄉在長汀,就為了這些地道美食也值得來一次,遊客直呼太好吃!
參考資料
- 客家美食:台灣客家經典菜餚特色精選大全
- 客家飲食文化博物館線上展覽
- 在地美食家私藏小吃地圖
- 老饕推薦的百年客家餐廳清單